活塞式无人机的巡航速度低,用高速的喷气式战斗机去拦截它们比较困难看得见,打不着-攻击难对于那些活动在平流层、中间层以上的超高空、超高速喷气式无人侦察机来说,即使不采用隐身技术,它们也有恃无恐。因为现役的大部分地面防空武器系统和战斗机发射的导弹、炮弹,都射不了那么高,飞不了那么快。
等到防空“利剑”出鞘时,这些“神行太保”们早已绝尘而去。看得见,追不上,看得见,够不着,也就对它们无可奈何。高超声速无人驾驶飞行器升限大、速度高,难以跟踪与拦截一般而言,只要中大型无人侦察机的飞行高度超过1万米,高射炮就打不着它们了。如果这类无人机的巡航高度在2万米以上,普通的战斗机要想击中目标就变得相当困难了。
倘若无人侦察机能够上升至3万米的高空,那么,目前绝大多数的地对空导弹武器系统将没办法拦截它们。看得见,如何打-识别难现代军用无人机的机载系统多采用模块化设计,可根据任务的需要搭载不同的设备,用以执行情报侦察、战场监视、电子对抗、目标指示、对地攻击、反辐射攻击等不同的使命。例如,在无人驾驶侦察机上换装电子侦测设备、角反射体和战斗部,即可将其改成电子侦察无人机、电子干扰无人机、反辐射无人机、诱饵无人机等等。如果这些同一外形的军用无人驾驶飞行器不主动发射电磁波,即使“看到”了它们,地面防空系统仅仅通过其外观以及速度、高度、航向等飞行参数和信息,基本上是无法对它们加以区分的。
当天空中出现一大批敌方各种用途的无人机时,对目标类型的识别就更困难了,若无法判断威胁程度,无法找到需要立即拦截的目标,将直接影响到战场反无人机兵力的分配,以及打击次序的决策,很可能会因此而贻误战机,导致作战失利。雷达系统很难正确区分空中无人机的类型看得见,打哪个-决策难如果在无人机机群中混编有无人驾驶光学侦察机、无人驾驶电子侦察机、无人驾驶诱饵机、无人驾驶反辐射攻击机,那么,发现了入侵的空中目标后,打还是不打?打哪个?用什么武器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