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特数是以亚历山德罗·伏特的名字命名的,是指一个物体或电池的位差。为了能够产生电流,必须存在电位差使电可以流动。这个概念与水的流动相似,电从高位能流到低位能,就像是河水从海拔高的地方流到低的地方。在电路中,电池是电位差的来源。电池的正极端子具有高位能,电流通过电路流向电池的负极或低位能区。电 阻什么是电流的电阻?
所有的物体在运动中都有摩擦。电子也是如此,我们将电子受到的摩擦力称为电阻。电阻使电荷的移动减慢并引起金属丝或其他电导体的发热。当电阻较高时,温度可以升高到能点亮灯泡或者启动烤箱。而另一方面,电阻也是有害的,当电阻过大时,会将一些电器设备烧坏。决定金属丝具有多大电阻的4个因素是什么?
金属丝的电阻由下面4个因素决定:电阻器的长度(金属丝越长,电阻越大)。电阻器的横截面面积(横截面面积越小,电阻越大)。电阻器的温度(温度越高,电阻越大)。电阻器材料的属性(自由电子的数量越少,电阻越大)。电阻器上的色带代表了什么?如果你曾经拆开过电器设备,你也许会看到小的圆柱形组件,它们的上面有4个色带。这些色带代表了电阻器的特定电阻值。
当电气工程师想要知道需要多大电阻能加速或减慢电路中的电流时,这些色带就显得尤为重要。电阻器上的每一个色带代表了特定电阻器的特定电阻值或倍加系数。
前两个色带代表第一和第二个重要的数字。第三个色带代表倍加系数。第四个色带代表电阻器的精确性或百分误差。比如说,如果一个电阻器有橙色(代表3)、蓝色(代表6)、黄色(代表10%)和金色(代表5%)的色带,它就有$3 6 \times 1 0 ^ { 4 }$的电阻值,误差的极限为5%。超导体什么是超导体?超导体是电流通过时电阻为零的导体。
如果电在没有阻力的情况下传输,所有的电气系统将更好、更节能地运行。有些物质在极低的温度下能达到没有电阻的状态,这些物质就可以用来作为超导体。这些物质包括铝、铅和铌。然而,制陶术的发展使许多超导体材料不需要被降温就可以达到低界点。这项进步是极其重要的,目前要制造一个超导体就不需要大量的能量了。
谁发现了超导电性?制造一个没有电阻的材料看起来是不可能的,但是荷兰物理学家海克·卡末林·昂内斯(Heike Kamerlingh Onnes)在1911年证明了这种想法是可能的。他将不同物体(包括水银)的温度降低,接近绝对零度。然后在低温下测量了不同物质的电阻,他发现水银在只有4.2开氏度时(-277.2℃)对电流有零电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