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
EXPLOE
雷打雪
发布时间:2025-05-10
打印
{{ isAudioPlay ? '暂停播放' : '播放声音' }}
放大 缩小
大自然常常以她自身的独特带来惊叹,“雷打雪”天气就是大自然给我们展示的一种奇特罕见的天气现象。通俗地说,“雷打雪”指的是在降雪的同时伴有打雷现象。2008年2月28日,昆明就发生了三十年一遇的“雷打雪”天气,当日昆明先后发生了小雨、冰粒、阵雨、冰雹雷暴、霰、雪几种天气现象,并且气温升降异常迅速。

在人们的印象中,只有在闷热的夏季才会有电闪雷鸣,而降雪则是冬季或初春特有的天气,为何两个季节的两种天气现象会同时发生呢?民间有句俗语“正月打雷遍地贼”,意思冬天打雷预示来年收成不好,人们缺衣少食只好去偷去抢了。对此,专家表示这是自然现象,民间说法并不科学。

其实,“雷打雪”现象说奇也不奇。大家知道,雷电是大气中的放电现象,是云中性质不同的电荷之间电位差增大到一定程度,空气被电流击穿而发生快速胀缩造成的剧烈振动过程,而导致这种现象的直接原因,是局部大气被强烈抬升,引发的所谓强烈对流天气。

冬春季的雷暴同其他季节一样,也是冷暖空气斗争激化的结果。高空的冷气团和低空的暖气团相会而形成在雪天打雷的现象,气象上就称这叫“雷打雪”,是一种特殊的强对流天气。“空中死神”-酸雨1872年,英国化学家史密斯首先提出酸雨这个术语。但直到20世纪60年代,瑞典和挪威等国出现强酸雨对森林等造成破坏时,才引起人们对酸雨的广泛注意。

酸雨的成分很复杂,但已肯定酸雨主要由水、硫酸与硫酸盐、硝酸与硝酸盐等主要成分组成。酸雨的形成机理更是一个极复杂的问题,至今尚未完全弄清楚,不过也已肯定硫酸和硫酸盐由污染气体二氧化硫转化而来,硝酸与硝酸盐由污染气体一氧化氮、二氧化氮等转化而来,而二氧化硫、一氧化氮、二氧化氮等是由人类和火山爆发、森林火灾等而排入大气中。

酸雨的危害是一个严重的环境问题,酸雨会使土壤肥力下降,影响农林业,强酸雨会破坏植物叶面,使作物和林木受伤害或死亡。酸雨会使湖泊酸化,动物患病甚至死亡。酸雨对建筑物和其他物品亦会造成破坏。酸雨的分布甚广,目前全球有四大中心区,即西欧中欧区、俄国与东欧区、北美区、中国西南和中南与华东区。其中以北欧和北美地区酸雨的酸度最大。气象灾害QiXiang Zai Hai自古以来,人们一般都认为雪是白色的。

可你能想到世界上还降下过各种颜色的雪呢?1959年的一天,在南极的上空,突然乌云密布,接着刮起了一场大暴风。暴风过后,飘起了红色的大雪,那雪像鲜血一样。人们在南极还见过红、黄、绿、褐等颜色的雪。这些彩色的雪是怎样产生的呢?

原来,这是藻类植物在作怪。它们不怕冷,可以在雪地里生长。植物学家们根据藻类植物的颜色不同,把它们分为蓝藻、绿藻、黄藻、红藻、褐藻。彩色的雪,就是这些藻类植物被暴风刮到高空,和雪片相遇,沾在雪片上形成的。当然,其他的生物或非生物也可能形成彩色的雪。1892年,意大利曾下过一场黑雪。那是因为亿万个像针眼大小的黑色昆虫,在天空中飞翔,结果沾在雪里降下的缘故。1962年,苏联下过黄而略带红色的雪。

雪后地面好像铺了一层黄红色的地毯,十分美丽。这是风把沙漠里的沙尘带到高空,然后扩散到遥远的地方,同雪花夹在一起落下来而形成的。此外,挪威下过一场黄雪。那是由于一种松木的锯末被风卷到空中,然后同水蒸气凝结而成的;苏格兰也下过黑雪,那是由于一些燃烧不充分的煤烟粒,大量沾在雪花上,把白雪染成了黑雪。总之,雪的“本质”还是洁白的,看似神奇的彩色雪,只是受环境中的生物或非生物污染而形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