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
EXPLOE
海市蜃楼
发布时间:2025-04-15
打印
{{ isAudioPlay ? '暂停播放' : '播放声音' }}
放大 缩小
无独有偶的是,5月14日中午12时30分至1时许,云南的石林风景区也出现类似景象:巨大的五彩光环将太阳包围起来,且位置正处在“阿诗玛”的上空,恰似美丽的“阿诗玛”戴上了一顶闪着金光的帽子。当日下午6时左右,昆明东边天空中也出现异常情况,一块巨大呈爆炸状的云彩出现在天边,云彩上半部呈现出璀璨夺目的暖黄色,下半部呈现出迷人的橘红色,色调异常和谐,就像一幅美丽的古典油画。

但是也有人很惊恐:是否是地震的先兆。但山姆教授认为,后来有专家在电视上说,这种奇观是由于昆明连日的阴雨天气造成的,是正常的,不是天文现象,而是一种大气现象,与地震无关。这是由于光线在湿度较大的大气中折射产生的自然现象,有时在月亮周围也会出现此类现象。空中的奇景真是层出不穷。

在美国亚拉巴马州公路上人们看到这样一幅景象:一大块云彩中竟然有一个大的“云洞”。这一个非常罕见的穿洞云,在气象学上至今仍是属于猜测的课题。下降的冰晶造成云被穿洞的现象是目前最为大家所接受的假设。这些冰晶可能是来自于较高的云层,或是由飞机的废气所促成的。若是空气的温度与湿度刚好,则下降的冰晶会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并且继续成长。为了使这种情形发生,水滴必须表面达到结冻的程度。

当空气中水分被吸收之后,会使得云中的水滴的蒸发率升高,从而将云镂空了一个洞。接着愈来愈重的冰晶持续下降,并在云洞的下方形成了幡状云。幡状云中的冰晶与水滴在到达地面之前就会被蒸发。没有最新奇,只有更新奇。但无论怎样新奇,其实都是可以用科学的道理来说明的。山姆教授是一个旅行爱好者,曾经坐船远航,也曾经到过大漠。最令我印象深刻的,还是一望无垠的黄沙,以及黄沙给我们演绎的各种故事。

在旅行家们的眼里,光怪陆离的现象在沙漠戈壁的夏天是常见的事。当人们旅行中渴不可耐的时候,忽然看见一个很大的湖,里面蓄着碧蓝的湖水。看来并不很远,但当人们欣喜地向湖面奔去的时候,这蔚蓝的湖却总有那么一段距离,所谓“可望而不可即”。

阿拉伯人称这一现象为“魔鬼的海”。科学家把这一现象称为“海市蜃楼”。海市蜃楼不仅出现在沙漠,在沿海地区也很常见。2006年5月7日11点40分至16时,在山东蓬莱海滨、蓬莱阁和八仙渡景区以东海域的上空出现了极为罕见的海市蜃楼奇观,并伴有“海滋现象”发生。众多市民和游客有幸目睹了这一历史上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最为清晰的奇观。“海面上,城市中的高楼大厦、各式民居、道路上行驶的车辆、行走着的人们的各种姿态都清晰可见,这简直不可思议!

在海滋现象还未开始时,平静的海面似乎被笼罩一层淡淡的薄雾,到9点之后,薄雾渐渐消退,在遥远的海天连接处,紧贴着碧蓝的海平面上方,出现一道灰黄色的雾线。到11点过后,在雾线上自西向东依次出现了北长山、大黑山、小黑山、大诸山等几个岛屿,在碧蓝的海水和浅蓝的天空的映衬下,呈现出浓重的墨黑色,从海堤边望过去,仿佛是一幅写意的山水画。

伴随着堤岸上人头攒动的人群发出的惊喜的喊叫,东北面的一个岛屿最先开始变形,由原来的山丘状渐渐变成一个椭圆形,然后又变为一个长方形,上面出现了类似城墙一般的凹凸。紧接着,余下的几个岛屿也开始变幻莫测,蘑菇状的小亭子,大树桩,大轮船······时隐时现地不断变换形状。

在海滋奇观之后,蓬莱阁东部海域上空出现了一道天幕,呈现在人们面前的是海市蜃楼。从展现的画面来看,好像是一个海滨小城,在“画面”里出现了城市建筑群。高楼大厦、各式民居、道路上行驶的车辆、行走的人们清晰可见,鲜活的景象令站在岸边观看的市民和游人不禁欢呼雀跃起来。奇观持续长达四个多小时。

罕见的海市蜃楼和海滋现象同时出现,可以说是可遇而不可求,它们缘何联袂上演人间奇景?这奇景的背后有哪些奥妙?根据蜃景出现地点的不同,它所揭示的气象原理也不同。出现在海面上的蜃景,一般发生在夏天,那是因为海面上的下层空气温度比上层低、密度比上层大、折射率也比上层大。

我们可以把海面上的空气看作是由折射率不同的许多水平气层组成的。远处的山峰、船舶、楼房等发出的光线射向空中时,由于不断被折射,以致发生了全反射。当光线反射回地面时,人们逆着光线看去,就会看到远方的景物悬在空中。在沙漠里也会看到蜃景。那是由于太阳照到沙地上,接近沙地表面的热空气层比上层空气的密度小,折射率也小。

从远处物体射向地面的光线,进入折射率小的热空气层时被折射,也可能发生全反射,人们逆着反射光线看去,就会看到远处物体的倒景。因此沙漠里的行人常被这种景象所迷惑,以为前方有水源而奔向前去,但总是一无所获。古人说:“见怪不怪,其怪自败”。山姆教授对这句话真是崇拜至极。世界上的一切“怪异”现象,其实都是可以用科学的道理来说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