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月球专家表示月球的磁场很弱或根本没有磁场。对月岩样品进行化验分析的结果表明,月球磁场强度不及地球磁场强度的1/1000,月球现在没有全球性的偶极磁场;也就是说,在月球上使用指南针是分不出来东西南北的。
月球曾经可能存在磁场天文学家认为虽然迄今还没有发现月球有明显的磁场存在,但从月岩样品中发现月岩具有天然的剩余磁性,这表明月球可能曾经有过较弱的磁场。这个磁场是在月球诞生之后的5亿~10亿年时开始出现的。
但是,它的寿命不长,存在了6亿~9亿年,之后便突然消失了。月球磁场的成因目前关于月球磁场的成因存在着很大的分歧。观点一:月球在38亿~32亿年前曾经有一个熔融的月核,可以产生全球性的磁场。观点二:在40亿~38亿年前,月球经历过一次大的变动,曾使岩石加热到居里点(大约780摄氏度)以上,当岩石冷却到居里点以下后,在一个数千伽马的磁场中,岩石被磁化,从而获得了剩余磁性。
观点三:月岩的磁场是在地球磁场或太阳风的作用下产生的。观点四:月球的磁性是由撞击形成的。
根据磁力仪和电子反射谱仪测量的月球磁场强度和分布情况看,月壳的强磁场正好分布于大型撞击盆地对应的另一半球,且形状相同,因而一些科学家认为,这一磁场的强化可能与撞击事件有关。超速(速度大于10千米/秒)撞击可形成等离子体云,这一等离子体云滞留于月球上5分钟左右,从而使原先的偶极磁场得到加强,而被加强了的磁场在等离子体云衰减变薄之前仅可保持1天左右,如此短的时间明显比岩石的冷却时间短,因此,热剩余磁化是不可能的。但在撞击盆地两边(环上)时,由于撞击溅射作用,撞击剩余磁化是可能的,即撞击盆地的溅射物在撞击后的几十分钟内溅落在对峙的环上,同时巨大的冲击压力足以产生撞击剩余磁化并使之保存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