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60年代,雄心勃勃的美国人把若干月球探测器发射到了围绕月球运行的轨道上,想要精确地计算出这些探测器环绕月球运行的速度该有多大。然而,使他们惊讶的是,这些探测器在轨道上的运行速度并不均匀,有时走得快一些,有时走得慢一些。
天文学家经过详细的研究发现,月球探测器在飞越月球上广大的月海地区时,速度就会稍稍变快。他们认为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月球的密度不是沿半径方向对称分布的。在月海地区可能质量大得多,这样就产生了附加引力效应,使探测器的速度变快。天文学家把这种质量集中的现象简称为质集。月球上为什么会出现质集现象?
观点一:月球平原地区那些特大号的环形山是由极大的陨星撞击出来的,这些陨星可能至今仍然埋在那里。它们的主要成分可能是铁,比普通月面物质的比重要大得多,因此就呈现出质量高度集中的异常现象。观点二:在月球形成早期,月面上的月海真的是海洋,但由于月球上缺少大气层的保护,炽热的太阳直射月球表面,海水被蒸发掉了,海底积聚起了厚厚的沉积物。
这些海底沉积物中蕴含着丰富的密度非常大的物质,使得这些区域的引力大于其他区域。以上两种观点是否正确,目前还无定论,月球的质集现象仍然是个未解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