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月球的内部能量已近于枯竭,但受天体引力以及陨星撞击等的影响,仍然有轻微的内部活动,因此常有微弱的月震发生。月震的特征(1)月震发生的次数少,每年发生300~10000次,而且震级多数很小,最大的月震震级只相当于里氏震级的4级。
(2)月震的震源大多在月面以下700~1000千米处,深源月震多。(3)月震波在月球内部要多次回波反射,浅源月震持续时间大约1.5小时,深源月震由于震级一般相对浅源月震小,故持续时间相对稍短。月震发生的原因天文学家们经过长期的研究认为,太阳和地球的引潮力是引发月震的主要原因。太阳系内的小天体(如陨星、彗星碎块)撞击月球时,也可以诱发较大的月震。
月坑中的滑坡也可能是引发月震的一个原因。此外,由于月面结构直接裸露在太空环境中,太阳照射时的高温和没有太阳时的严寒造成强烈的温度变化,这也会引起月面岩石的轻微震动。
天文学上称这种变化引起的震动为热月震。月球原来是这样的天赐良机20世纪60年代,从事月球内外壳厚度研究的美国科学家曾经提出了一种设想:在月球背面引爆一个核装置,这样就可以测量月球内外壳厚度,调查震动在月球内部是如何传导的。但是,他们的这个设想因遭到社会各界的反对而化为泡影。
因此,只能等待巨型陨星撞击月面的事件发生,由设置在月面上的月震仪来解决问题。巨型陨星撞击月面的事件100万年才有可能发生一次,希望极其渺茫。1972年5月13日,奇迹发生了,一颗巨大的陨星撞上月面,仿佛一下子炸响了200吨TNT炸药。
美国航空航天局的科学家们利用这一天赐良机测量了月球外壳的厚度
。测量结果令人目瞪口呆,月球外壳的厚度在48千米以上,其平均厚度约是地球上大陆地壳平均厚度厚的2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