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奔月-远古的飞天梦传说尧时天上十日并出,天气十分炎热,土地被烤得龟裂,庄稼都枯死了,一些怪禽猛兽也都从江湖和森林里跑出来,人世间生灵涂炭。这场灾难惊动了天帝,他命善于射箭的后羿携妻子嫦娥下到人间,射掉多余的九个太阳,为民解灾。后羿射下了九个太阳,解救了老百姓,受到天下老百姓的爱戴。
他的丰功伟绩遭到了其他天神的妒忌,他们到天帝那里去进谗言,使天帝疏远后羿,最后把他永远贬斥到人间。受了委屈的后羿和妻子嫦娥只好隐居在人间,靠打猎为生。
人类登月活动后羿觉得对不起受他连累而谪居下凡的妻子,便到西王母那里求来了长生不死之药,好让他们夫妻二人在行走月世间永远生活下去。嫦娥却过不惯清苦的生活,乘后羿不在家的时候,偷吃了全部的长生不死药,飞到月亮里去了。嫦娥飞到月亮里以后,很快就后悔了,她想起了丈夫平日对她的好处和人世间的温情,再对比月亮里的孤独,倍觉凄凉。
球万户-人类飞天第一人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多年灿烂文明的国家,航天技术曾经居于世界的前列。明朝的一名万户陶成道将自己绑在捆有47枚自制火箭的椅子上,两手各持一个大风筝,然后叫人点火发射。他设想利用火箭的推力,加上风筝的力量飞起。不幸火箭爆炸,他也为此献出了生命。
他的尝试虽然失败了,但他为实现飞天梦想而做出的壮举,使他成为人类文明史上飞天尝试的第一人。但是,由于历史等方面的原因,中国的航空航天技术长期徘徊不前,渐渐地落在了一些国家的后面。
开路先锋-“嫦娥一号”2007年10月24日18时5分,中国自主研制的首个月球探测器一“嫦娥一号”探测器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发射升空。中国由此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月球探测器的国家。“嫦娥一号”是以中国古代神话人物“嫦娥”的名字命名的。探测卫星本体为一个2米x1.72米x2.2米的长方体,两侧各有一个太阳电池板,完全展开后最大跨度达18.1米,重2350千克。
探测卫星主要由卫星平台和有效载荷两大部分组成。“嫦娥一号”卫星平台由结构,热控制,供配电,制导、导航与控制,测控和数据传输,数据管理,推进,定向天线,有效载荷这九个分系统构成。这些分系统各司其职、协同工作,保证月球探测任务的顺利完成。
“嫦娥一号”有效载荷用于完成对月球的科学探测和试验,包括微波探测仪系统、γ射线谱仪、X射线谱仪、激光高度计、太阳高能粒子探测器、太阳风离子探测器、CCD立体相机、干涉成像光谱仪等八种科学探测仪器。2009年3月1日16时13分10秒,“嫦娥一号”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的精确控制下,准确落于月球预定撞击点。
在撞击过程中,它传回了清晰的实时图像。从发射升空开始,到准确受控撞月结束,“嫦娥一号”累计飞行494天,其中环月482天,其间经历3次月食,5次正侧飞姿态转换,共传回1.37TB的有效科学探测数据,获取了全月球影像图、月表部分元素分布、月表土壤厚度等一系列科学研究成果,圆满实现工程目标和科学目标。“嫦娥一号”的姐妹星2010年10月1日18时59分57秒,中国第二位月球使者“嫦娥二号”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出发。“嫦娥二号”的重量为2480千克,其中燃料重量约1300千克,七种科学探测设备重约140千克。
它原本是“嫦娥一号”的备份星。因为“嫦娥一号”出色地完成了探月一期工程目标,没有必要再发射备份星,所以,为了最大限度节省国家的资金,对其进行了一系列技术改进,把它改造成了探月二期工程的先导星。
从外观来看,“嫦娥二号”和“嫦娥一号”的大小和形状几乎完全一样,可谓“孪生姊妹”。人类登月活动“嫦娥二号”作为探月二期工程的先导星,在工程上的主要任务是试验验证与月面软着陆相关的部分关键技术和新设备,试验新的奔月轨道,降低探月二期工程的技术风险;
其在科学上的首要任务是对月面着陆区进行详查,精细地测绘着陆区的地形地貌,以利于今后“嫦娥三号”安全地在月球表面软着陆。它的表现将为探月二期工程的实施成功奠定科学和技术基础。2011年6月9日16时50分5秒,“嫦娥二号”飞离月球轨道,飞向150万千米外的第二拉格朗日点进行深空探测,以此证明中国目前已经有能力到达那里,为以后进行火星探测等其他深空探测打下良好的基础,并储备一些宝贵的信息材料。
“嫦娥二号”成为第一颗直接从月球轨道飞向深空轨道的卫星。
了不起的“嫦娥三号”2013年12月2日1时30分,中国第一个月球软着陆的无人登月探测器“嫦娥三号”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送入太空。
“嫦娥三号”探测器由着陆器和巡视器(即月球车)组成,其主要任务是调查月表形貌、地质构造、月表物质成分和可利用资源,探测地球等离子体层等。“嫦娥三号”的整个探测过程包括地月转移、环月、软着陆、巡视勘察几个阶段,需要攻克多项关键技术。它与“嫦娥一号”“嫦娥二号”都不一样,是一次性进入距月球100千米高的圆形轨道。因为能源受到限制,“嫦娥三号”运行一段时间后轨道变成100千米x15千米的椭圆轨道。
与发射、近月制动、变轨等阶段相比,落月更为关键。着陆是从距月面15千米时开始下降,要在短短的几百秒内安全降落到月面预选着陆区,这是一个全新的,也是一个最重要的考验。
“嫦娥三号”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完成首幅月球地质剖面图,完成首次天体普查,首次证明月球没有水,首次获得地球等离子体层图像。“嫦娥三号”的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已经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航天大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