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球表面的风光如何呢?以前,人们只能通过想象来创造一系列美丽的神话传说。自从航天员多次乘坐宇宙飞船进行月球探险之后,人们慢慢了解到原来月球与地球是俨然不同的两个世界。古人的想象:吴刚伐桂相传,在月亮上的广寒宫前有一棵生长繁茂、高五百多丈的月桂树。
汉代西河地区有一个叫吴刚的汉子,跟随仙人修道成仙,来到了天界。由于他不谨慎,接连犯错误,天帝为此大为震怒,就把他打入月宫,命令他每天去砍伐那棵月桂树,以示惩处,并对他说:“如果你能够把这棵桂树给砍倒的话,就会立刻获得自由。”吴刚心里想,这有什么难的呢?但是,当他真正砍伐起来,就发现实际情况并不像自己想象的那样简单。原来,他每次砍下去之后,被砍的地方立即就会愈合。
无奈,他只好日复一日地砍下去。千万年过去了,那棵桂树依然如旧,每临中秋,馨香四溢。这时,吴刚忽然想起来,人间还没有桂树,于是就偷偷地把桂树的种子撒到了人间。这样,人间就长出了桂树,开出了桂花,酿出了桂花酒。今人的发现:荒寂的月球人类登月活动月面上一片寂静,满目荒凉,整个月面覆盖着一层碎石粒和浮土,在明亮的阳光照射下,月球到处是裸露的岩石和环形山的侧影,没有任何生命存在的迹象。
根本看不到嫦娥起舞、吴刚伐桂的身影,更没有什么广寒宫可居住。月面上没有云雾,没有晚霞和曙光;没有风、雨、雷、闪电,永远是晴天。站在月面上的第一感觉,就是月面的天地太狭小,不像地球上天地之间那么深远开阔。天文学家讲,这是因为月球的体积比地球小得多。站在月球上,一般人的平视距离只有2.5千米,而在地球上的平视距离是5千米。
名人堂“抗命”的艾伦·谢泼德艾伦·谢泼德绝对是美国登月航天员当中最年长、最有个性的人。别人想不到或者不敢干的事情,他如果认准了,准保能够做得出来,有时连顶头上司都对他无可奈何。1961年4月12日,苏联航天员加加林上天的消息震动了美国朝野上下,美国为此加快了航天员的训练计划。
5月2日,谢泼德满怀希望地进入“水星一红石3号”飞船,在闷热的舱中等了半天,最后又不得不退了出来,因为发射计划推迟了。当他再次进舱后,也是好几个小时还不见动静,急得他向控制室大喊:“我要撒尿!”当时航天服还没有集尿和排尿装置,而且穿戴一次要花费好长时间。
控制室经过研究后只好尴尬地命令他“就地解决”。1961年5月5日,时年37岁的谢泼德终于成为美国第一位“太空人”,同时也是世界上继加加林之后第二位到达太空的人。他在太空飞行时,曾经情不自禁地欢呼道:“多么美丽的景观!”“这是火箭工程一次完美的作业。”但是,那次降落过程中由于技术设备的缺陷,他受到了10倍重力的超重,以致身体失去了平衡能力。
幸而他及时动了手术,又一直坚持锻炼,身体顺利康复,最终又实现了登月的愿望。1971年,当谢泼德所在的“阿波罗14号”飞船飞近月球时,飞船上的仪表突然发出了错误的讯号,还未从“阿波罗13号”失事阴影中摆脱出来的地面控制人员立即下令“不准登月”。
可是,经验丰富的谢泼德已经找到了症结所在,他毅然采取了“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态度,果断向月面降落。然而祸不单行,登月舱上的雷达又突然失灵了,地面控制人员急得团团转,在绝望中命令他们拔下插头重插一次。不料此举竟然奏效,于是一次几近流产的登月活动成了一次轰动世界的壮举。
人类登月活动从月球上看地球:蔚蓝的星球站在月球上看,地球是月球天空中最大的天体,看上去比太阳还要大10多倍。
月球的天空中,地球还是唯一的一个有着多层次色彩的天体,就好像是一个又大又亮的被蓝色玻璃罩罩着的圆盘,其四周被不断变幻的缭绕的云雾所遮掩,看不清轮廓,尽管暗绿色的平原、棕黄色的陆地、暗蓝色的海洋以及白色的极地尚能分辨,但细节却难以看清。在月球漫长的黑夜里,一轮硕大无比的地球高悬于天空,发出耀眼的光芒,其大小比地球上看到的满月要大14倍、亮80倍。
由于月球是同步自转的,这使人感觉地球总是固定在月球天空中某个位置上,既不会升起,也不会下落,而且能看到地球的地方也仅局限于月球的正面。当然,随着观察者在月球正面上位置的不同,看到地球在月球天空中的位置也不同。虽然在月球上看地球没有升落的变化,但太阳仍有升有落,而且伴随着太阳的升落,在月球上看到的地球也会出现各种不同形状。
此外,由于地球自转速度较快的缘故,在月球上看地球时,大约每隔24小时50分钟就可以环地观光一周,饱览五洲四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