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歉,捕食者要先饿一会儿了。这里是一个食物链的终端。蜂猴自身的繁殖率很低,人类对森林的砍伐和破坏使他们的栖息环境不断缩小和恶化,再加上人类的过度捕杀,蜂猴的生存受到了严重的威胁。
聚果榕上一只蜂猴缓缓地向前挪动了两步,摇头晃脑地环顾着四周。他不急不忙地趴在枝条上,蜷缩成一个毛茸茸的圆球。两只圆鼓鼓的眼睛懒懒地看着前方。他可真是太懒了:为了减少活动量,他常常趴在树枝上一动不动。蜂猴几天不吃不喝是常事,而遇到可吃的东西,往往就随便吃上一点。他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懒的灵长目动物,还因此获得了一个绰号-“懒猴”。
夜幕降临,丛林慢慢地安静下来,生活在这里的夜行者们才刚开始一天的活动。蜂猴终于睁开眼睛,缓缓地支起身体,挠挠头,开始在树枝上慢腾腾地爬行。他的个头不大,身体又粗又胖,外形非常像猫。粗短且等长的四肢以及五指之间的配合让他能在细小的枝条间游走或悬挂着取食。这个小家伙一整天没有吃东西了,挑了一个熟透的聚果榕果实美滋滋地啃起来。
蜂猴今天一定是饿坏了。他并不满足于一个聚果榕果实,水果餐之后,便蹑(niè)手蹑脚、偷偷摸摸地靠近附近的一个黄胸织布鸟的鸟巢-他想要偷鸟卵!这份美食可真是不容易得到。他把自己倒挂在枝条上,使劲儿伸长了身体,一只爪子摸进了人家的窝里。黄胸织布鸟被这不速之客吓得飞了起来。蜂猴成功地偷到了一个鸟卵,满足地离开了。不过,下次可不一定有这么幸运了。
蜂猴的绝招蜂猴动作虽慢,却有保护自己的绝招。因为它一天到晚很少活动,地衣和藻类等植物喜欢附着在它身上生长,吸收它散发出来的水汽和碳酸气体,并逐渐将它包裹起来。这可帮了蜂猴一个大忙!
植物外衣使蜂猴有了和周围环境颜色一样的“保护衣”,可以用来迷惑那些树栖的肉食性捕食者。它还因此得了一个绰号-“拟猴”。不得不说,懒也有懒的福!就算被发现了也没有关系,它还有另一招。蜂猴上肢内侧的腺体能够产生毒素。当它们梳理毛发时,毒素会遍布皮毛。受到威胁的蜂猴会滚成一个球,只留下有毒的皮毛露在外面。如果捕食者在树上,它们便滚成一个球从树上落下来逃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