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鲁汶(Louvain-la-Neuve)是一个20世纪70年代从一片农田上建立起的小镇。小镇最初的规划是由鲁汶大学主导的,目的是在法语区建立一座新的大学城,市中心规划高密度的功能设施,外围是森林绿地。这座大学城最大的特点是将市中心建在一块巨大的混凝土板(人工平台)上,路面专走行人和自行车,汽车和铁路交通则处于外围,由通道引入人工平台下,平台下的空间主要用于仓储和停车等。
所有工业职能和主要基础设施都设在郊区。这样的布局让行人和自行车与车辆的通行分开,让城市回归于居民。
人工平台将车站和公共广场一上一下地连在一起。
洛杉矶
洛杉矶是一个庞大的城市,南北长120多千米。这是一座为汽车而建的城市,居民的生活离不开汽车。城市功能区有专门的划分:购物区(大型超级市场建有容纳1000多辆车的停车场)、休闲区、商业区、住宅区和大学区。城市的规模和街区缺乏多样性迫使居民都要有一辆车,要不就乘坐稀少的公共汽车。
这些城市让我们感受到城市多样的特征和街道的作用,也让我们理解,街道的构成没有统一的标准,要取决于所在城市和所在位置的地理条件,只有交通工具(如汽车)能对街道的标准起到巨大影响。
城市街道的不同功能
图片显示了北京安立路一处路段的不同车道:至少3米宽的人行道、3米宽的非机动车道、3米宽的辅路车行道,一条用于停自行车、机动车、公共汽车的宽阔绿化带,中心部分包括7米宽的机动车道和一条快速公交(BRT)专用道。快速公交专用道可以保证公交车更有规律地快速行驶。
这条道路主要用于汽车通行,道路结构需要能承受动态荷载。汽车在进化(现代汽车都采用橡胶轮胎),道路表面的材料也在进化,所以,我们看到现在的道路结构也有了小的变化,就是在路面层。它包括一层由沥青和碎石组成的混合颗粒物,厚度为6~10厘米,其上还覆盖一层沥青和更细的石粒混合物,4~6厘米厚。这一层略有弹性,能提供更好的抓地力,也防水,便于雨水横向流动,而且可以在维修时更换。有一些涂层材料是混凝土或石头,还有混凝土铺路砖,但是这些材料容易开裂,也不具抗冻性,还会产生更大的路面噪声。
世界上大部分首都城市,街道结构中的自行车通道都在经历着深刻的变化。以北京为例,自行车有3米宽的专用车道,有自己的安全规则。骑行者的道路开始通过空中通道连接商业区和住宅区!这是城市交通系统的一次革命,它使我们的日常出行更快、更环保、更具运动性。这类设施的一个很好的例子是连接回龙观和上地的6000多米长的路线—20多万人能够骑自行车在半个小时内往返于家和办公室,替代了90分钟的地铁和汽车的通勤路线。步行空间是城市文化形象的一部分。它管理着人与建筑的互动,
整合绿色空间,为我们的社会交流搭出框架。步行通道的地面可以选用多种材料,大多数是混凝土或石头。如今的步行区必须是一个连续的表面,可以让行动不便的人在没有帮助的情况下在城市中生活。